风险提示: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,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,据此买卖,风险自负。
作者:府库
来源:
在最开始几年做投资的时候,一直有一个词叫做“交易系统”,意思是有一套明确的规则,来指导在投资时的买入与卖出,这样就可以规避掉人为因素在其中的影响。在那时觉得投资中不应该掺杂个人主观判断,但一直都没法达成这样的目标,过程也很不舒服。
但对于咱们来说,适合追求绝对理性的投资么?
01
固定比例的永久组合
之前我去翻看了永久投资组合基金(The Permanent Portfolio Fund)的历史,在42年的时间内获得了6.8%的年化收益。它就是非常典型的以基金开始时,就设置好了资产类别与配置比例,只做平衡而不作改变的实例。
基金的投资组合,是20%的资产投资于黄金,5%的资产投资于白银,10%的资产投资于瑞士法郎资产,15%的资产投资于房地产和自然资源股票,15%的资产投资于激进增长股票,以及 35%的资产投资于美元资产。
回顾历史,这个投资组合在设定初期有它的合理性,但是经历了几十年的时间,像瑞士法郎的配置价值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,股票中房地产和自然资源股票看起来也不像科技、消费这样更受青睐。
那就会有疑问,简直组合设计之初的绝对理性,不做变化是正确的么?
02
规避绝对理性的误区
在《金钱心理学》一说中,讲了另外一个与投资无关的故事。
朱利叶斯·瓦格纳-尧雷格(Julius Wagner-Jauregg)是一名生于19世纪中叶的精神病学家,他发现发热可以帮助病人对抗传染病。所以他大胆尝试,将一些低端病毒注入到病人体内,通过病毒引起发热症状,通过多日的高烧进行治疗,当然也有很多人扛不住这样的治疗方式。
在1927年他获得了诺贝尔生物学奖。
在过去上学的时候,学习到的信息一直是发热有助于身体对抗病毒,但没有人喜欢发烧时的感觉,如果发烧了,第一件事想做的,就是先退热。
所以会有一个词叫做“人性化”,很多时候我们不希望痛苦的感觉,能更舒服地去解决问题,才是我们希望得到的结果。
03
做出合乎情理的选择
书中有一句话很贴切,就是“选择合乎情理的,而非绝对理性的”。
我很难长期坚持一件痛苦的事情,同样在投资上,要是持有过程中会产生大幅度的亏损,或者要熬特别长时间,大概率在投资的过程中就会被市场淘汰掉。在熊市低位持续布局,等到牛市到来就会有收获大家都知道,但关键是熊市熬不过来就卖掉了。
我们可以借鉴一下投资框架,无论是永久投资组合中各占25%的资产配置比例,还是大卫·史文森《不落俗套的成功》中所说的投资组合构建过程之初要考虑使用6种核心资产类别实现多元化的问题,每种资产类别都具有重要性,最少的资产配置权重是 5%或 10%,每种资产类别不能过于重要,这表明最多的资产配置权重是 25%或 30%。
在选择好大类资产后并且设置一个基础投资比例后,就给以给这些资产比例一个波动波动区间,比如给与国内股票30%的持仓,那么可以根据判断决策,调整为25%-35%,不要降到太低,也不要升到太高。
用规则确定一个锚,用决策给予一定的灵活性与舒适性。
所以对于我们自己来说,收益率或者波动率不一定是我们心里最重要的,而“把未来的后悔降到最低”会更重要一些。既能保障我们不会因为主观判断对了,而规则过于死板导致遗憾,也不会因为主观判断操作导致完全错过机会。
书中的有一句话特别适合概括今天的内容:
“我想,人既不是绝对理性的,也不是非理性的。我们只不过是凡人而已。”
也许投资中,坚持做正确的事,也可以不那么痛苦。我们不必去苛责自己没有踩准每个买点,通过一个合理的组合,做个性化的设计,加之长期的再平衡与定投,我们就能收获令人欣喜的结果。
天金策略-天金策略官网-正规配资炒股网站-股票配资评测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